前一篇談及了「從大陸京東採購了電腦升級核心組件」採購心得分享,京東直遞到台灣大約是一個星期左右時間收到貨,再隔幾天才開始組裝升級我的桌機電腦。
我已經有10來年沒用過 AMD CPU 啦,因為先前的使用經驗非常不好,經常當機。這次因為從 Ryzen 3 系列的普獲好評,其高 C/P 值讓我再次採用 AMD CPU,而 3700x 這顆有著約等同於 i7-10700 效能,但價位低上許多,且功耗預設僅有 65W,相當適合我現在的桌機環境,不需要更換電源供應器。
我花了兩個晚上升級組裝,一步一步慢慢來比較保險。首先安裝兩條 Kingston Fury 32GBx2 DDR4 3200Mhz DRAM,插槽應該是安裝在 2,4 位置,如此才有雙通道支持 (如圖插在 1,3 位置後來有換回)。再來如圖那個金色長條的是 M.2 PCIE3 美光 P5 500GB SSD,金色那個是喬思伯散熱器,便宜散熱效果又絕佳。
插入 Rayzen 7 CPU,換上貓頭鷹 NH-U12A 內附的扣具。
塗抹也是貓頭鷹內附的散熱膏,然後安裝上夢寐以求體積中等高質感超靜音又有著高散熱效果的七導管雙風扇散熱器,這質感真是沒話說的棒。
準備把工作了有 10 年之長 i7-2600 CPU 的主機板取下,這裡拍個照留念下。
前置面板前兩年才更換的兩顆保銳靜蝠機殼風扇運轉的噪聲控制個人還是挺滿意的,只是灰塵推積很多,需要拔下來清理下。
換上這張是 MATX 體積稍小的 Asus Tuf B550M 主機板,原來銅柱位置要調整我忘了,結果主板前面鬆垮我還硬鎖上螺絲,還好後來發現重新調整銅柱位置,主板後來也運作正常,虛驚一場。
安裝主板與清理機殼風扇後把機殼直立後的擺設,其實內部空間還挺寬敞的。
由於電供並非是全模組,所以理線上要稍花一些心思,盡量拉到背板位置並固定好線材。
裝回機殼前置面板,這邊我有原來另購的 USB 3.0 擴充面板,可以沿用。
開機! 耶?! 這主機板還會顯示 LED 呼吸燈,這是可以從 BIOS 去設定開關的,不過開機時顯示的感覺還真的是不錯。
開機後進入 BIOS 作一些設定,這裡就不展示了,主要我只作了一些小幅的超頻,僅採用 PBO 自動超頻設定,然後記憶體也是小幅超頻到 3600 Mhz 就好。再來就是設定透過 USB 開機,然後安裝 Windows 10 系統。
已經運轉了有三個星期左右時間了,系統從未當機過,讓我重拾對 AMD 的信心! 而且開機後幾乎沒有聲音,貓頭鷹真不愧是塔散界的王者!
非常非常的滿意,下篇也同時記錄下初安裝系統後對比原來尚未升級前的效能比較,大約提升了有 6 倍之多吧。現在開 VM (Virtual Machine) 環境完全就沒有任何系統吃光 CPU 與 記憶體資源的問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