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了「AmiBroker」交易軟件終極套件~

觀望了一個月,今天凌晨衝動之下,線上刷卡購買了一套『AmiBroker 終極套件專業版 (Ultimate Pack Pro)』的交易系統。 有訂購單資訊為證:
AmiBroker Order and Payment Information.

注意到這套交易軟體是從 「COCO研究院」這個小型討論期貨交易的社群。 站長 小娃小姐 本人就是購買了 AmiBroker 的標準版 (Standard Edition),並在該論壇上有一些相關的教學文件與使用教學討論等。 感覺上這套工具還蠻靈巧的,最重要的是,它很便宜! 這次我購買的是專業版的所有套件,也才 US$403,折合新台幣約 13,000 餘元。 作為個人使用的交易分析平台,可以很容易的撰寫指標與回測、績效分析等功用,這樣的價格夠實惠了,比起 MultiCharts,足足便宜了近新台幣五萬元勒。

AmiBroker Screeenshot

我購買的終極套件 (US$403),內含了有:

  • AmiBroker 5.20 Professional (US$279, 含一年免費更新與技術支援)。
  • AmiQuote (Lifetime, US$65)
    ─ 可以連接 Yahoo & Google Stock 日線 (含歷史)數據,並可以設定自動更新。
  • AFL Code Wizard (Lifetime, US$65)
    ─ 提供 Wizard 的方式,快速建置屬於自己的指標。

當然,也可以只選擇購買 AmiBroker 主體本身。

AmiBroker 很容易上手,主要的原因是線上的教學文件極為豐富。 包含網頁線上文件與 Video 指引教學等,在該網站的 Support zone & Tutorial 網頁,都很容易看其指引來操作上手。

相較於 TradeStation/MultiCharts 使用 EasyLanguage,AmiBroker 則是採用 Formula Language 來撰寫指標 (Indicator)與績效回測等程式。 這些程式語法,其實都相當簡單,要將自己對交易的想法轉成明確的規則,並訴諸為程式碼,可說是挺容易的事;或者 AFL Library (不明原因,目前暫時關閉),有一大堆的指標程式與交易系統可供匯入 (import)。

AmiBroker 只有一個我挺在乎的問題。 它採用自己內建資料庫 (Local Database)的設計來儲存資料源 (Data Source)的資料,但每一種不同的資料連結,則需要個別創建資料庫,而不同資料庫內的資料不能共用!

這會導致什麼問題? 因為考量到的是國內 DDE Server 的環境,也就是說,如果你要一次連結一個以上的報價源 (日盛, 元大, ...),那麼, for 每一個 DDE Server,一定是要設為不同的資料庫 (因為 DDE 的設定字串不同); 如果你想要同時啟動這些 DDE 報價源,那麼,就需要個別啟動 AmiBroker (兩個報價源就是兩個 AB Instances),且兩個報價源的資料無法共用。

不過,回頭想想,是否需要同時處理到的資料是來自不同的資料庫? 大概是一個可能,就是容錯 (fault-tolerance)的問題,如果 Broker-A Crash,就馬上轉至 Broker-B 接收資料,繼續維持資料在圖表上的正確性。 不過,這個容錯問題,應該還不至於太需要,除非你是使用自動化的程式交易。

另外一個解決方案就是,自行撰寫 DDE Server,並在其內自行實做連接多個 DDE 報價源。 這個有可能是我下次打算自行來撰寫一個所謂的 "Universal DDE Server" 來達成上述的標的。

目前來說,設定多個資料庫 by 每一個 DDE Server,除了感覺甚怪以外,其實應該也算還好,反正就是 "個別處理" 就是了 (然後個別啟動)。

不過,另外一個 AB 讓人激賞的地方在於,它的資料連接介面是採開放的方式公佈。 所以 AB 提供了完全免費的 The AmiBroker Developlent Kit (ADK) 套件 (其實就只是一組 C/C++ Library 而已),可以供開發者自行下載並撰寫連接至期貨商的報價系統。

所以諸如台證提供的 OfficeQuote,因為它有公開的 APIs,所以就可以自行以 C++ 撰寫連接。 甚至包括永豐金 eLeader,以後如有機會與之輔導合作,也可以協助其開發更具穩定的資料傳輸介面。 如此也不用再受限於老舊不穩定的 DDE 傳輸介面了。

這一陣子會來摸索與學習關於 AmiBroker 的操作介面與程式開發,當然也會逐漸地把我原來在 Tradestation 上撰寫的指標程式,給移轉到 AB 的環境下。 近期我應該會陸續地公佈與分享我的使用心得。

對啦,不知道國內是否有個人用戶會對該交易軟件感興趣? 我是在想,如果感興趣且想使用的人數夠多,我可能打算開班授課,來提供學員們可自行撰寫自己的指標、交易系統、與績效回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