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usa i3 鋁擠型組裝簡單分享與紀錄-結構部分

購買對岸的 3D印表機套件,最讓人受不了的地方就是文件相當之簡陋,我兩台3D印表機套件都是這樣,必須自行再佐以其它的參考文件與時時要與販售該套件的客服詢問。

而我組裝的這台 Prusa i3 甚至只有貼圖,連文字說明都沒有的。但又很矛盾的是,你要是透過 阿里旺旺或QQ群,他們總是能不慍不火的回應你。而且我猜他們遇到的問題大都很類似的,但卻又不嫌這樣很煩人?!我就是納悶為什麼他們不把這些常見的問題寫成文字說明呢?

總之,我就是隨時在組裝時會時常去提問確認的;另外因為類 Prusa i3 的文件其實倒挺多的,參考資源也算豐富,所以組裝時是還好,要裝起來是不會太困難的。(不過真正的挑戰是在裝起來以後的調校。)

好啦,組裝過程其實我這邊也只做些簡單的紀錄而已,相關的組裝心得文其實這兩年多來已經挺豐富的了,最多我就是把自己覺得關鍵的地方多作些註記說明,提醒自己。

我這台 Prusa i3 是所謂的「鋁擠型」結構,有別於壓克力,相對來說在列印的時候會穩定許多 (其實就是馬步會紮得比較穩)。但缺點是精度上會比較難調整,因為畢竟非一體成形,所以 X,Y,Z 軸等的對齊得要花些心思。不過我是打算組裝完成後再添加自動調平功能,因為 Prusa i3 系列最難的就是手動調平的功夫了,所以乾脆我就比照 Prusa i3 MK2 已內建自動調平的功能這樣來實行。

這是 2020 歐規的鋁材,對岸許多中低價的3D印表機都採此當成結構的,成本低廉許多。
Prusa i3 3D 印表機


鋁材柱之間的連結則是透過如圖應該是稱為「角碼」的配件吧,兩顆 M4或M5 的螺絲搭配埋入鋁材柱內的T型螺母就能固定起來。
Prusa i3 3D 印表機

鋁材組裝相對容易很多,很快就能把底座組合起來的。
Prusa i3 3D 印表機

底座加上應該是稱為「龍門」的支架模樣。
Prusa i3 3D 印表機

啊,底板要旋上使用列印件套住的軸承。這些列印件我使用起來總是不太放心,總覺得結構不容易穩定,未來我還是希望逐一汰換掉,改用鋁製的箱式軸承來取代。
Prusa i3 3D 印表機

這裡是要套住 Y軸的兩根光軸,以及使用皮帶連動的電機 (也就是馬達)、同步帶。
Prusa i3 3D 印表機

Prusa i3 3D 印表機

皮帶可不能鬆掉,否則會影響傳動的精確度。組裝完成後 X軸與Y軸的皮帶我都再加上緊固用的專用彈簧 (有內附)加緊固定之。
Prusa i3 3D 印表機

這是Y軸安裝好的模樣,底板是採用鋁製品。
Prusa i3 3D 印表機

再來要組裝如圖X軸的傳動部分。
Prusa i3 3D 印表機

X軸傳動部分 Prusa i3 規格挺奇怪的,只使用了3顆LM8UU直線軸承 (非上下對稱各2顆)。
Prusa i3 3D 印表機

Prusa i3 3D 印表機

X軸的電機部分。長長那根 M3x35mm 螺絲就是以後用來觸發Z軸的機械式限位開關用的。
Prusa i3 3D 印表機

Prusa i3 3D 印表機

X軸傳動組裝後先放置一旁,需把兩側的Z軸電機、限位開關、光軸與螺桿等全裝上來。

限位開關 (Endstop)接線很容易卻絕不能出錯。要是這種機械式的限位開關接錯線插到 Ramps 1.4 主板上可是會把位於底下 Arduino Mega2560 的5V穩壓IC燒壞而冒出煙味的。總之對該元件很陌生的新手,這篇-Endstop 電路介紹是必讀的。
Prusa i3 3D 印表機

兩顆Z軸未來會同步上下的電機 (馬達),對岸一般稱為 42步進電機。
Prusa i3 3D 印表機

透過這列印件將電機給「Mount」固定至鋁架上。
Prusa i3 3D 印表機

加熱板也一併安裝上來。
Prusa i3 3D 印表機

Z軸安裝完成的模組。注意光軸與螺桿都是 8mm 寬度,這比較能更穩定些。(Prusa i3 規格一般是用 5mm 螺桿。)
Prusa i3 3D 印表機

使用列印件組成的擠出機結構與 E3D v5 噴頭組的安裝部分。Prusa i3 預設是採用所謂的「近端送料 (direct extrude)」設計。一般來說這種設計不甚理想,因為會導致X軸負載過重,而無法提昇列印速度。反正未來我肯定是會換成遠端送料 (通常稱之為 Bowden Extrude),然後再將列印噴頭組給改成更新一代 E3D v6的 (這些零組件都已買好備妥了)。
Prusa i3 3D 印表機

Prusa i3 3D 印表機

整台鋁擠結構組裝大致完成時的模樣,這邊還沒有加上電路配置部分,大概就花了我三個工作天左右吧,這速度是相當相當慢了,一般年輕的玩家一個晚上就能組得好的。
Prusa i3 3D 印表機

總之,結構部分說簡單是簡單,能組得起來大致就能列印了。但是列印得出來與能列印得好可是兩回事。事實上未來結構這部分可是會時常調整甚或更換結構組件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能更精確、更穩定、更有效地打印出3D 列印件出來。

好了,關於電路的安裝與配置心得文再另文分享了。

文章導覽

   

共有 5 則迴響

  1. 請問一下大大!您這有這台的塑膠件的圖檔嗎?不是轉成gcode檔案的!如果有的話!可以提供給我嗎?因為我的零件圖是gcode檔的!購買的時候她說沒有圖檔可以提供!我真是傻眼!幫幫一下!

    謝謝!

  2. ABS 比較容易翹耶,感覺PETG似乎比較容易操作,強度也更好,我也買這一家的,不過發現他上面那兩片固定光軸和螺桿的列印件會有一點干涉到鋁擠件,鋁擠件L型角碼也給得太剛好,變成還要自己買一些來補強…不過整體CP值倒是還不錯,大陸軸承和光軸不知道是不是普遍是這樣,我的這組就算上了黃油滑動時還是很吵…

  3. 正在參考您的文章,突然發現您在Z軸上側左右兩邊固定螺桿和光軸的列印件安裝方向和說明書是相反的,有特別用意嗎?謝謝

    • 啊,我自己都不知道有裝錯說。!^^
      謝謝您的提醒呢。

      不過,我是打算整個全拆掉重裝,可能作些調整,還有那個 PLA 列印件結構會比較脆弱,自己也會改以 ABS 重新印過。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