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朋友會問我心智圖的工具如何使用。我經常的回答是:那並不重要!
甚至,還會問我工具該如何使用,基本上,我並不直接回答這類的問題,因為,第一、使用者往往連工具說明書都懶得看就希望有人告訴他答案;第二、我也真的是不會,用了某某工具,馬上看操作手冊,或透過 google 找資料,”用” 完後這類操作性質的使用後也幾乎都忘光了。
所以,我對其的回答是:不會用或不好用就換掉吧。反正,總是一方有問題,要嘛,就是工具本身有問題或真的很難用,要嘛就是使用的 “人” 有問題。總是有一方要”換掉”吧?
我發現到,一般人們對 “工具” 的使用反而往往重於使用的 “目的”。
例如,操作心智圖的工具,其目的為何?我覺得,主要只有一個關鍵:增進聯想的技巧。
心智圖是個不錯的學習輔助工具,但,卻不是最主要的。再推而論之,學習的技巧,甚至… 聰明才智等,都還是次要的。
我覺得,學習最重要的在於 “心態” ,而 “心態” 則建基於 “興趣”。
當你對某領域產生高度的興趣及好奇心時,自然而然,你會想探索更多相關該領域的知識,多一些觀察、多一些好奇、多一些創新、多一些體會 …等。每多一些,就代表著又多一份樂趣及成就感。這些事情,是不需被人驅動的,”樂趣” 才是原動力。
為了想更進一步瞭解自己興趣所在的該領域,自然而然,也就會自己找方法來學習。而每個人學習的方法,或多或少會不一樣,但,總是會找到自己的技巧。
當然,朋友仍會問我相關於學習的技巧。以我個人的體會,可以提供一個參考,但卻不一定會適用於別人。
若真要找一個,而且是最重要的學習技巧,我覺得,“關連(association)” 技巧的修鍊是最重要的。
而 “關連”的學習技巧,則是要學習 “如何與自己的內心對話”。所以,善於辯論者,不一定要找對手來辯論。學習與自己的內心對話,一方是正方;另外一方是反方,在自己的內心自問自答,久而久之,辯論的技巧自然會很犀利、辯才無礙了。
這一兩年來,我每次上課都 “刻意” 不做任何準備(除了製作教材講義外),連講課大綱都不準備。
這樣是不是不負責任?我覺得,若需要準備,尤其是利用如 PowerPoint 製作的簡報教材,邊播放邊念其內容,有如播放器一樣。若沒有講出真正自己心中的體會與感覺,這樣的講師,才是最不負責任的。
所以,每一次的上課,即使教材都一樣,但因為每次的體會、感覺及視上課學員的反應來調整,我講課的內容也都會不一樣。如此,每一次的講課,對我也都充滿了 “未知” 與 “挑戰性”,同時也激盪我必須當下把主題串連在一起。所以每次上課的樂趣都多多。(基本上,上課學員的反應也都還不錯,這也是讓我得以繼續如此教課的 “風格” )。
解釋 EJB,我把它拆成 “Enterprise”、”Java”、”Bean”,就有三個主題,花三個小時都還介紹不完呢。
總結,關於學習,個人認為重要的兩點:
- 心態(樂趣、觀察、好奇心)
- 聯想的技巧(與自己內心的對話)
Hi thinking:
不是操作完後,而是在操作某工具前,大概就對該工具所呈現的 “主題” 需有一番自己的體會與認知。
第二、我也真的是不會,用了某某工具,馬上看操作手冊,或透過 google 找資料,”用” 完後這類操作性質的使用後也幾乎都忘光了。
————————————–
你指的是操作完後,還要再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