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心得} 利用 HTS 實做「臨界轉折值」指標與實戰演練

臨界轉折值的原理說明

原理及演算公式說明均摘錄自「交易訊號之直覺操作」第五章「臨界轉折值」。

「臨界轉折值」係由該書作者王慶津先生所提出,在股市運用上,可以提供未來三天的操作環境一個預判功能。

3 - 6 日乖離值 = 3日平均值 - 6 日平均值

假設明天的收盤價為 C,C(n)代表前 n 日的收盤價

R 代表明日的臨界轉折值
R+1 代表後天的臨界轉折值
R+2 代表後天的臨界轉折值

如果明日的 3-6 日乖離值欲大於今日的 3-6日乖離值,即 R > (R-1)

所以   R   > 2xC[3] - C[6]
       R+1 > 2xC[2] - C[5]
       R+2 > 2xC[1] - C[4]

臨界轉折值係為短天期的指標。它是運用 3 減 6 日乖離值,也就是 3 日平均值減 6 日平均值。

乖離值由跌勢回升時,醞釀著潛在的買進環境;如果乖離值由升轉降,那麼它也醞釀著潛在的賣出環境。至於買賣環境的預告,不是代表行情一定漲或一定會跌的決斷性訊號,而是一種提示我們操作上,要注意行情可能的轉折出現。

透過上圖的演算法得知,明天的 3-6 日乖離值若要大於今天的 3-6 日乖離值,那麼明天的收盤價就必須比它的前三天收盤的 2 倍減去前第六天收盤價還高,而所計算出來的數值,就稱之為「臨界轉折值」

加一道濾網

若未來三天的臨界轉折值都比今天的收盤價低,若未來三天的行情收盤,只要不跌過臨界轉折,那麼,它是有機會止跌回彈出現,因此,未來三天的格局是預告著可能止穩的買進環境。但沒有破臨界轉折值,並不等於馬上可以作買進的動作,必須再加一道濾網結構,來確定行情止穩反彈的可靠度。

這道濾網結構是用來改進臨界轉折值的錯誤訊號,就是當我們透過臨界轉折值評估未來三天為潛在的買進環境時,只有當交易日收盤比前一天高點還要高時,我們才能確定買進的操作訊號。這項濾網結構是為了防止在跌勢發展中,因為連跌超過六天,臨界轉折值會呈現急速下跌,使得目前的收盤會遠遠高於未來的轉折值,而誤以為行情將出現買進環境,就想逢低承接,結果行情並沒有出現反彈,仍然一路下跌,致使被停損出場,可能導致重大又不要的虧損。因此,加上過前一天高點的濾網結構,會大大地降低騙線的機率。

實戰交易演練

觀察 2005/09/28 ~ 10/5 的大盤走勢,紀錄每日的 3 日平均值與 6 日平均值,並計算 3 -6 日平均值,所得出的結果如下表:

  9/28 9/29 9/30 10/3 10/4 10/5
3日平均值 5935 5962 6020 6128 6128 6133
6日平均值 5962 5952 5976 6045 6045 6077
3-6 日平均值 -27 +10 +44 +83 +83 +56

參考下圖,9/28 收盤價為 5931.38,而未來三日(A, B, C)的臨界轉折值都比今日的收盤價還要低。未來三日只要收盤不要跌破 A 點, 即有機會趨勢止穩回升。

大盤日K線走勢圖(9/28 ~ 10/6)
圖一、大盤日K線走勢圖(9/28 ~ 10/6)(縮略圖,點擊圖片鏈接看原圖)

隔日(9/29),果然開盤並未跌破 A 點,而形成了一個買進環境的預告。而在收盤站上前一日的高點(5961.21),即可進場買進多單。

大盤走勢至 10/4 時,收盤價為 6142.12 點,而未來三日(D, E, F)的臨界轉折值都比今日的收盤價還要高,因而形成了一個未來可能 賣出的環境。10/5 開盤,並未達到 E 與 F 的臨界轉折點,顯示大盤有回檔的跡象。但 10/5 的收盤並未跌破 10/4 的最低點 (6114.02),所以仍不需作賣出的動作。直至隔天 10/6,一開盤即跳空走低,已跌破 10/4 的最低點,而形成了賣出的動作。

至於是否可以馬上反手作空單? 則可以觀察較長天期的均線是多頭排列,抑或空頭趨勢,再來決定是否可以反手作空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