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知」的認知與層次

我個人一點都不擔心承認自己的無知,「承認無知」也是一種勇氣(Courage),但,我最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的無知之所在。在「投資心理學」的序言中,作者就提及到了關於「無知」的認知與層次之分,很有道理,特此摘錄。

要解決問題,首先得認知到有問題存在。我們必須先承認自己的無知,然後再找出無知的所在。可惜的是,很多交易員及投資人既不曉得自己無知,也根本不清楚他們必須知道什麼。常言道,無知是有層次之分的。第一種是真正的無知,這種人對於自己的無知一無所知;第二種無知,是至少還知道自己無知;第三種無知,是知道自己無知,而且知道自己力有未逮之處在哪裡;第四種無知,是知道自己有所欠缺,雖然亟欲改進,卻不曉得該從何處著手;第五種無知,是體認自己無知,也知道該如何改進,卻沒有能力採取行動;最後一種,我稱之為最讓人滿意的無知;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有所不足,也知道如何改進,同時還真正採取行動。

依照作者對「無知」的定義,評估我個人在金融投機領域上,應該算是第四或第五種層級的無知。而若是相信「老師」的投資人,我在想,是不是該算是第一種層級,也就是對自己的無知一無所知?

而在對軟體設計的哲理上,我確定是屬於最高層級的無知,也就是知道問題在哪裡,也知道該如何修練與改進,並且也真的有在行動,只是,這條道路可還蠻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