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分享】圖解˙西藏生死書

圖解西藏生死書 圖解西藏生死書
———————————–
作者: 張宏實/著
出版社:橡樹林
ISBN: 9867884450

內容簡介:
生命輪迴奧秘大解碼─
 死後七七四十九天,你在那裡?
 什麼是臨終時的「五大分解」?你如何知道自己已死?
 死亡時人的意識到那裡去了?
 如何了解死亡過程裡複雜的意識變化?
 如何認出根本明光,脫離生死輪迴?
 該如何掌握氣脈明點的關鍵變化,順利解脫?
 人人都想成佛,達賴喇嘛為什麼不成佛,要生生世世投胎做人?

◎來自古老西藏的死亡旅程指南、臨終指導手冊
西藏有一本書專門記載人們死亡的所有歷程,這本書我們通稱為《西藏生死書》,但它更準確的名字是《中陰聞教救度大法》。所謂「中陰」,是古老西藏用來描述死亡歷程的特殊狀態。

傳說這部經是八世紀藏傳佛教教主蓮花生大師以特殊的伏藏形式埋藏在隱密處所保存,到了十四世紀,由西藏著名的掘藏師卡馬林巴發現而流傳給世人。

◎現代生死學的重要課題
此經充滿奧秘,宛如等待解碼的生命密碼。在古代,西藏的喇嘛們都是以口授背誦的方式傳下來,並無文字的記載,直到近幾世紀才被寫成經文,二十世紀初,再由藏文譯成英文流傳到全世界。

首部英文譯本”The Tibetan Book of Dead”是出現在1927年。此後陸續有不同版本翻譯與出版,至今流通的版本不下三十種,在在都顯示這部古老經典對現代生死課題的啟發性。

這部經指導死亡者如何避開各種死亡境界的險難,提昇未來生命的去向。閱讀本書的意義不在於強調死後世界的種種奇異經歷,而是學習如何與死亡面對面?透過對心性本質、心性智慧的了解,從容面對死亡,找到自己生命的淨土。

◎藏傳佛教裡的生命觀
藏傳佛教認為生命最高的解脫境界是「即身成佛」,也就是在今生的肉體上可以獲得解脫。當死亡來臨時,就是即身成佛的關鍵時機。古老的《中陰聞教救度大法》透過念誦與聆聽方式,指導臨終者解脫到美好地方。

本書精彩剖析整個死亡歷程,並深入探討:
●臨終時如何運用「遷識法」(頗瓦法),將意識遷移到淨土?
●怎樣才不會錯過紅明點本遇的關鍵時刻?
●死亡過程如何真正體驗空性,達到即身成佛?
●如何辨別死亡中陰景象裡的真實與幻相?
●大圓滿與大手印如何幫助亡者獲解脫?

◎第一本以圖解形式剖析神秘死亡歷程的著作 \\ 中文世界佛教經典的另類閱讀
本書首次以圖解形式呈現《中陰聞教救度大法》的奧秘,將嚴肅的生命課題以豐富插圖和圖表表達,目的在於讓神秘的古老教法能貼近現代人的閱讀。此書亦是開啟中文世界佛教經典的另類閱讀。

閱讀本書的意義不在於強調死後世界的種種奇異經歷,而是學習如何與死亡面對面?透過對心性本質、心性智慧的了解,從容面對死亡,找到自己生命的淨土。

【趣味問題】
你知道死後七七四十九天是怎麼計算的?
死亡時為什麼會看見光芒?你知道各種光芒所代表各種路徑嗎?
你知道什麼是五大分解?你如何診斷死亡徵候嗎?
你知道死後四十九天裡將遇見112位神祇?祂們如何幫助你?
面對冥界的審判,有什麼解脫方法?
你知道人死後會有超強的神通力,記憶力比生前高九倍,可以去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假如你沒來得及解脫到美好淨土,還會再回到這個世界嗎?
如何選擇比較好的胎門去投胎?
假如你該當下地獄,有什麼法子可以扭轉情勢再回到人間?
能化解中陰險境的救命錦囊是什麼?

【本書特色】
─400幅插畫、圖表,完全圖解生死輪迴的奧祕、即身成佛的關鍵。
─距今一千二百年的古老經典,全球印行30餘種版本,暢銷數百萬冊。
─現代臨終關懷、生死學研究不可錯過的必讀者目。

【贈送】二幅珍貴「中陰聞教救度唐卡─寂靜尊/忿怒尊」

三年多前,我已閱讀過「西藏生死書」中譯本,作者是「索甲仁波切」,譯者是「鄭振煌」。該書可說是當代最偉大的生死學鉅著,是一本最實用的臨終關懷手冊。為什麼我要看這本書? 因為我對生命的意義與目的並不瞭解,很疑惑,而且很恐懼於生死的議題,無論是自己或親人好友的生死。

書看完了,寫得也相當不錯,但,我還是不懂,也沒有感覺,只能說我仍有執著與心性體悟仍不足以面對生死。生死的問題暫時是先遮掩起來,但根本問題並沒有解決,目前算是逃避該問題而已。

我最捨不得的,就是家人,尤其是與小朋友的相處,所以若是現在會生死永隔,我會崩潰,因為我沒有準備好,我認同佛理,也知道由心修起,但我卻無法接受輪迴的觀念,所以有非常多的疑惑...,而未來臨近生命盡頭時,是否能泰然面對生死,是我下半輩子必修的課題。

這一本圖解西藏生死書,寫得非常之好,利用圖像、流程圖、圖表,透過圖解,將句句經文抽絲剝繭,重新釐清脈絡,而完成一幅死亡歷程的指引地圖。表達得實在很清楚,閱讀起來完全不會有沈悶的感覺,能把生死學解釋得如此生動、活潑,插畫又帶著藝術的成份。既然生死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議題,那早一點研究、早一些體悟、多作一點準備,總是好的。

文章導覽

   

共有 11 則迴響

  1. 假如你沒來得及解脫到美好淨土,還會再回到這個世界嗎?
    看到上面的這句,腦中第一時間的翻譯是以下這段
    假如你解脫到美好淨土,還會再回到這個世界嗎?
    然後就想著,如果可以上天堂待著,我為何要選擇回到這個世界
    為什麼呢..我還在想著^^

    讀了滿多您的文章 第一次留言

  2. Hello TPCT:

    「不拘小節」除了與後天的環境有關,其實根本仍在於天性,有些人好像看來不拘小節,其實不然,內心可是斤斤計較的很,我碰過很多這樣的人,那要相處久了才知道,真正不拘小節的,其實反而很少。

    唉,每一個人,都有其難念的經,不愉快的地方,我是沒寫在 blog 而已啦。 !^^

  3. |生命| → ∵ → From → 無 → To -> 有 → Finally → 無
                           ↑
       ↘ ∴ → Ready For → → → → → → → → →

  4. 生活,如果「總是隨時準備好了」,會不會太緊繃了呢?而且,要準備好什麼?
    知道什麼是「不拘小節」嗎?
    大家孩童時就知道的詞彙我到了現在26歲才有深刻體會。

    我知道「咖啡因」。

    什麼是「市場的本質」?這應是定義的問題,因人而異。
    比較要注意的是,是在思考「市場的本質」這運思的過程。

    我是期指高手,正往「大師」的路途邁進,胸懷大志,氣吞山河,
    但心裡掩藏不住對你家人的羨慕,只因那台「大同電鍋」,還有背後我參不透的心態。

  5. Hello TPCT:
    我對您在我的 Blog 留言,對於大盤的見解與論述,個人覺得您對其根本道理確實有深闢的見解,也很高興能認識一位朋友,是從 “本質” 去思考的。

    沒想到您也住中和附近,若可以,我蠻希望能就近請教您關於對市場本質的看法,四號公園有家「咖啡因」,我常去,不知是否能邀您,請您喝咖啡聊聊呢?

    我的人生態度,家人與絕大部分的朋友並不欣賞,認為我是 “怪ㄎㄚ”,其實也沒什麼可被肯定或認同的,我只是想,若能知道這輩子你在幹什麼,是否有意義,可能比較重要吧。 ^^

  6. 站長,見許多小妹妹的照片在四號公園拍攝,或許我們有照過面。
    但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您的人生態度與行事作風頗感認同,
    閱讀您的文章有像喝一壺好茶,清淡,卻值得回味啊!

  7. 容我再說最後一些感言。
    光陰飛逝,相信許多小學的回憶恍若昨日,每個人一出生,也即是沙漏倒轉時。
    如此,找尋此生的意義相信更甚於找尋如何擊敗市場。
    但話又說回來,「意義」是什麼意思呢?
    多數的人只把它加在話裡用,實際上卻不知其內涵吧!

  8. 死亡無可避免,「恐懼」反而是逃避現實,不切實際。
    認清死亡的本質,接受死亡的事實,對於人生反而將會更積極的經營。
    有一本小書,或許可以看一看: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33605

    李佛摩是上個世紀的人物,是金融操作的老前輩,但不代表成就無法超越。
    想成為第二個李佛摩不啻是妄自菲薄,試想:
    現今的科技成就,不就是奠基在哥白尼、伽利略、克卜勒、牛頓與愛因斯坦的成就進而超越嗎?
    「沒有人可以超越市場。」
    這是上個世紀金融操作者的障礙,不代表是仍是這的世紀作手難以跨越的鴻溝。
    事實上,有不少的操作者績效勝過大盤好幾倍。國人熟知的「二十萬到十億」不就是一例?
    仍存有「成為第二個李佛摩」念頭的人,就好像還在追求馬司洛「需求等級表」裡
    最下層的「安全需求」,殊不知別人已在追求更上一層的「安全與保障的需要」,
    或是更上一層的「愛與歸屬的需要」。
    存有「成為第二個李佛摩」念頭的人,建議立刻停止操作,先認清「人」的本質,
    想想「生」與「死」的關係,確定此生的信念,再談操作。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