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分享】抓緊時機

抓緊時機  抓緊時機
 ———————————–
 作者: 邱一平/著
 出版社:大益文化
 ISBN: 9868253012

內容簡介
傳統的技術分析偏重於量、價的分析,事實上,技術分析應該包含「量、價、時間」三要素。然而費伯納西時間序列、甘氏矩陣、星座理論……雖然一直是「時間」追求者奉為圭皋的典範,但是這些理論有的艱澀難懂,有的雖然簡潔扼要,不過得到的結論,經常莫衷一是。可以說在技術分析的領域中,「時間」的概念僅聊備一格罷了,然而對大部分投資人而言,它是真正未來交易勝算的絕對關鍵。

作者累積了二十年經驗,發現不論投資人採用哪種類型的技術分析,如果時機不對,即使績效再好的指標訊號也會徒勞無功。只有在真正的交易時機出現時,技術指標的交易訊號才能夠發揮它的關鍵作用。

在這本書中,作者將和投資人一起剖析傳統技術交易訊號的盲點,共同探討交易時機的重要性,並且首度向投資人介紹交易時機的三大構成要素:終極指標、XTD指標、XJC指標。

當然!利潤是金融交易最重要的目的,但是在循環交易尚無法確定交出漂亮成績單之前,投資人仍然必須考慮自己是否具備堅忍的意志?是否耐得住人性考驗?否則,技術分析永無止境的循環交易,永遠只是理論上的紙上談兵。任何再完美的技術理論,如果只是看得到卻吃不到,還不如務實的面對它。人性與現實環境是必然無法迴避的因素,如何創造一個符合人性並且符合人生節奏的交易規則,才是技術派投資人必須思考的方向。

本書內容是作者多年領悟與心血的結晶,期待投資人在金融交易領域的節奏,也能像把握人生的機會一般,敏銳的等待機會來臨,時機到了才進場交易。換言之,「時機」會變成決定交易與否的第一關鍵要素。在對的時間點做對的事,正符合所有投資人對於人生的期待。如果過去你也曾經盲目的相信技術分析交易訊號,如果過去你不斷在技術分析操作中遭受挫折,那麼這本書的內容,希望能為你帶來新的領悟與獲利的機遇。

這一本書是 邱一平 先生繼 「技術分析‧靈活一點」、「頭部與底部的秘密」一口氣在 2006 年所著作的第三本書。 其實年前我就在書局看到「頭部與底部的秘密」該書,但甚不欣賞,也就沒有再去留心,後來是我的好朋友希望我能幫他寫「抓緊時機」書中的兩個指標程式,翻閱了書的標題與內容後,倒是覺得對於本書,個人倒就蠻能接受與認同,所以乾脆後來在「博客來書店」把三本書給全訂購回來。結果「抓緊時機」這本書缺貨,所以是前兩本先拿到。再仔細翻閱了「頭部與底部的秘密」,沒錯,這本書我真的就是不能認同接受,事實上,該書試圖想要去解釋「波浪理論」,本來就不容易。

倒是「抓緊時機」一書,我就非常認同本書作者在前言就直接提到,時機才是交易關鍵!
是的,想要掌握波段利潤的投機者,卻往往會陷入在 70% 的盤整期中,耗費許多隨機與頻繁的買賣,而造成人力與精力的耗損。這也是我為什麼一直無法認同程式交易的原因,因為,程式交易太容易會產生假象了。試問,一個交易人連續四次的虧損後,然後第五次可能全賺回來,但問題是:1.第五次那個時機剛剛你就是不在,沒有投入交易;2.前四次的虧損,投機人的精神力是否能持續屹立不搖呢? 我一直很懷疑這些… 如同本書作者所提:其實傳統流水式的交易模式,只是包裹著糖衣的技術陷阱而已。 我更是作者這句話:等待時機是穩健投資人明智的選擇,亂槍打鳥只是無意義的人力與財力耗損。因此【時機+訊號】不僅是技術分析的最佳境界,「時機」更是決定交易與否的第一關鍵要素

本書的作者邱一平先生,他的寫作風格讓我聯想到了 Larry Williams,我非常的欣賞與讚佩,邱先生也是與 Williams 大師一樣,會對現有的指標或現狀感到不足或困惑,然後他們會在心中有個假設的問題,再去找解決的方法(可能是寫出指標),具體化出來,並且透過統計數據來驗證。我覺得從本書收穫最大的,不是我又得看到了許多神奇的指標,而是邱先生做學問的方法,懷疑、提問、假設、解決、驗證。

邱先生很有創意,他從三個構面:天時、地利、人和,來解釋如何掌握時機。「天時」所提出的假設是,大盤終有「時間的循環」,當觀察到可能是「週期共振」或「均線共振」,也就是諸多均線糾纏一起時,也就暗示了可能下一波的循環即將出現(只是,不一定知道轉多或轉空)。這裡邱先生提出了兩個指標來代表「天時」,一個是 Larry Williams 在 1989 發表的「終極指標」;另一個則是邱先生自己對該指標修正其參數後的 XTD 指標。在「地利」方面,很有意思,邱先生利用整座山脈的觀念,來解釋登山客(投機者)目前所處的位置,是在山頭、谷底,還是鞍部。當然,這些是相對位置,而不是絕對,否則若能透過指標就可以知道大盤的頭部與底部,那不是神話嗎? 作者是做了一個技術指標綜合評分表,可能是 10 個,也可能是 27種,包括趨勢型、超買超賣型、成交量型等各類指標,並命名為 XJC 指標,來協助判讀波段目前是處在相對高點、還是在相對低點上。「人和」方面,當然就是看人氣,而人氣最重要的參考就是成交量了。邱先生發明了一個 XSV 指標,來改良傳統凹凸不平的成交量,並且加入了價格的考量,是屬於趨勢型的量能指標;另外他也針對如台指期並沒有成交量的考量,而運用了 Williams 的 WVAD 指標,來衡量當時的「人氣」的多空性。

這些指標都不難寫,但是我發現到,作者有「留一手」的感覺,並不是很大方。我在寫 XSV 指標時發生了問題,因為在書中作者所公開的公式,有兩個參數,N 與 N1,但他都沒有提這兩個參數的預設值為何,然後透過在「聚財網」發短信詢問,邱先生是很客氣,但也是很客套化,不是那麼願意告訴你參數為何;還有,我發現到我寫出來的指標有正負值,但書中的圖形卻都是 0 以上,我還以為我寫錯了,後來是邱先生有告訴我有負值是沒錯的,但如此的話,那書中那些 XSV 圖形是否有問題呢? 我是很懷疑那些圖形是邱先生早期所寫的「邱式量法」成交量型的指標,但與 XSV 不太相同。「留一手」的眾多邱式自創指標,尤其是在第一本書「技術分析‧靈活一點」更是明顯。這點沒有如 Larry Williams 的泱泱大師風範,是其可惜之處。

我把 WVAD 與 XSV 寫在 HTS 的程式碼公佈出來,也請有經驗的朋友們,看看 XSV 這方面的邏輯是否有問題?

//WVAD 指標
Parameters: N(14)
Variables: C(0),WVAD(0)

C = ((CLOSE-OPEN)/(HIGH-LOW))*Volume
WVAD = SUM(C,N)

Draw1(WVAD)
DrawBase2(0, "分界", DarkGray, 1)
//XSV 指標
//P%=((收盤價/N天平均價)-1)*100
//V%=((成交量/N天平均量)-1)*100
//XSV = ((RMA*N1)-N1天M% + 次一日M%)/N1

Parameters: N(30), N1(6)
Variables: P(0),V(0),M(0),RMA(0),XSV(0)

P = ((CLOSE/AVERAGE(CLOSE,N))-1) * 100
V = ((VOLUME/AVERAGE(VOLUME,N))-1) * 100
M = V-P
RMA = SUM(M,N1)/N1
XSV = ((RMA*N1)-M[N1]+M[-1])/N1

Draw1(XSV)

twt_day_line_07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