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 Livermore 從短線客轉型為波段操作者?

美國有始以來最神秘、具知名度的股票作手 ─ Livermore (傑西.李佛摩),其一生大起大落的故事,一直為人津津樂道。 關於其人的生平事蹟介紹,可以參考我原來所寫的「股票作手回憶錄」書評,及重新整理過的 完整版書評

如果有看過回憶錄的讀者們,應該知道 Livermore 在青少年時期是從作空中交易的空桶店起家的。 簡單的說,就是與空桶店對賭看多或看跌。 一點點的波動就有可能被掃出場,而相對來說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贏得賭注。 當然,大部分的賭客總是賭輸,因為空桶店可以以較龐大的資金,投入賭盤看好的股票,以達成短期波動控盤而把賭客的賭金掃掉。 不過即使如此, Livermore 總是贏得這種遊戲,因而生活過得相當優裕;直到所有空桶店均不歡迎他,並禁止他下注。 所以不得已 Livermore 才轉到正統經營的證券所操作,且成為波段性的操盤者,並因此而成為當代最為傑出的股票作手。

所以我曾看過有些討論區的版友們,在討論波段的操作還是短線進出的優劣,經常會以 Livermore 為例,寫說連這樣偉大的作手,最後還是轉為波段性的操盤,才真正有鉅大的獲利!

原來我也是這麼以為,但是除了也看到許多短線當沖的成功案例,例如 「賺夠了,就跑!」 一書作者 馬丁.舒華茲,他本身就是短線客;再如國內舉辦的期權競賽,並出版了「我要獲利I, II──期權贏家筆記」,所介紹的贏家大部分都是短線客。 所以,短線可以獲利應該是毋庸置疑的,重點還是要看交易人的性格與其玩法。

所以,回到 Livermore 這邊,我常在想,如果是現在波段幅度大的金融市場,難道他不會玩短線進出嗎? 請記得喔,他早期可是最有名的少年棒槌 (Boy Plunger),其短線波動的嗅覺,可說是出自於敏銳的觀察力與得天獨厚的盤感。 所以把這種天賦幾乎放棄掉,而轉為波段操作,那可又是不同的操作特質的。

所以 Livermore 為何放棄短線進出? 其實答案非常簡單,就只是無路可走而已! 因為被當時的空桶店通通封殺,使得他沒有這種短線進出的舞台,所以不得已轉到當時的證券所買賣股票。 而難道股票無法玩短線? 原因其實在回憶錄內有提及,就是報價與現價的落差,讓他無法只專注在短線的波動,因為即使看對,也還是賠錢!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原因是,當他下了大部位的金額時,同時也會影響到該支股票的漲跌;而這一點,在空桶店僅對賭波動是不會影響到該股票的漲跌的。

我在想,若是 Livermore 是在台灣的金融市場操作,那麼,他應該是會下大部位在股票上,並以較大格局的波段操盤思維來規劃其交易策略的;也應該有很大的機會操作如台指期等金融期貨,並且若資金不夠多時,我看肯定多是短線當沖進出 ─ 憑藉著他對短線波動的天賦,以及冷酷的決斷力。 當然,也必然會雙邊操作,避險、還是控盤 ... 肯定花樣多多。

事實上,金融期貨的進出,再如何多大部位,理論上是應該不致影響到股票、大盤等指數的;那為何國內大盤與台指期貨等幾乎是形影不離? 那肯定是主力操盤者同時下注在兩個市場上,達成雙邊操作、相互控盤的目的。

短線當沖,只專注小小波動的進出,這應該是偏向 「小題大作」的思維; 波段操作,要能耐得住短期的震盪,必要時要能不動如山,這應該是屬 「大題小作」的格局。 不同的時間格局,有不同的操作思維、技巧、與交易策略。 唯一相同的應該只有一個: 心態心態!!

勝固欣然不能驕;敗雖可惜不足怨」。

文章導覽

   

共有 2 則迴響

  1. 您這篇文章所提的論點我覺得很特別,自己倒是沒有這樣想過。

    但我還是從短線交易者轉換成長線,也可能是去年跟今年的行情讓我覺得做短線不如作嘗線吧。但是非常同意你最後的結論,兩者的心態以及所需的特質相當不同,我也還在調適中。

    本來想提期貨交易策略這本書,已經看到你有撰文,但我想此書所講的心態就是一種策略吧。

    另外,我覺得Livermore最終必須走到長線交易有個原因是他的部位,他所持的部位太大不得不走到長線去,如果他願意將部位縮小就可以減少價差的問題的。一直認為這個問題也導致他後來的失敗跟難以東山再起。偉大的作手下場卻是自殺一直讓我覺得很惋惜。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