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驟一:觀察並分析 MP3 播放器所提供與需要的介面。
- 所提供(required)的介面 – Control UI 、 Line-out (輸入音源訊號至耳機、喇叭) 。
- 所需要(required)的介面 – 1.5V battery (電池電力)、 Line-in (可供外部音源訊號輸入)、USB (可連接 PC 的音樂播放軟體,如 iTune) 。
步驟二:觀察並分析 MP3 內部結構是由哪些主要的組件(part) 所組成。
- 微處理器—負責處理使用者的播放控制及送訊號至顯示器與訊號處理器。
- LCD 顯示—負責顯示播放歌詞等資訊。
- DSP 訊號處理器—負責 mp3 解碼與編碼。
- 放大器—負責將輸出音源訊號放大增益。
- Flash RAM—負責快閃儲存 mp3 歌曲。
- 電源供應—負責處理電源。
步驟三:找出組件之間的關連(connector)、以及組件與介面之間的 “委託連接器(delegating connector)”。
- 元件提供給 Client 端的介面,稱為可提供的(provided)介面。係由內部的實體個體所負責實現(realize)。
- 元件透過所需要的介面(required)來取得外部實體個體的服務。
- 組件之間的關連,稱為 “連接器(connector)”;組件與介面之間的關連,稱為 “委託(delegating)連接器”。
基本結論:合成結構圖分析與表達的重點即在於
- 決定焦點在所關注的 “元件” 上。例如將 CPU 視為是一個元件。
- 分析與找出元件所提供與需要的介面。
- 分析元件內部是由哪些組件所組成。
- 找出組件與組件、組件與介面之間的關連。
本尊站目前仍在掛點中,另尋暫時棲所,以證明我還活著….^^
http://blog.yam.com/hele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