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同步發表於 FB 社團-軟體設計鮮思維 ***
關於 POC (Proof of Concepts)的說明,可參考:「淺論架構的 POC (Proof of Concepts)」。
關於系統結構設計 (system structure design),個人把它分為兩個構面來看:巨觀與微觀 (Macro/Micro View)。
巨觀結構設計是基於現實系統的分散議題-展示層 (如 Web UI)、永續儲存機制 (如 關聯資料庫),所提出核心業務邏輯應不相依於特定實體元件與實作連結技術的解決方案。這裡推出最實用具應變與可重構的實體分層框架-Enterprise MVC (Model-View-Control)模式 (並非是廠商針對 Web 端提出的 Web MVC 技術),讓系統主結構 (業務邏輯/資料存取)有效隔離展示層與永續儲存機制的直接耦合 (coupling)。
微觀結構設計則是傳統物件導向所談及從領域概念模型 (domain conceptual model),導出到軟體物件與資料模型 (class/data model)。這裡使用的分析設計技能包括了運用 Peter Coad 的「交易模式 (Transaction Pattern)」與 GoF 四人幫的「設計模式 (Design Patterns)」。有別於古典OO 一開始就要求較完整的設計 (太過理想化),現今系統開發則更為務實-運用重構 (re-factoring)的技巧,持續逐漸地重整系統,效果即是簡潔易維護的程式碼 (clean code)。而伴隨著重構的一項必要機制與紀律就必然要求一開始就要撰寫單元測試程式碼 (unit test code)。
上述兩個構面是互補的。軟體主結構一開始就不會實作於特定的UI/資料庫端,以最純淨的 POCO/POJO (plain-old CLR/Java Object)物件來實作,如此才有機會得以實施後續的重構,而重構則取決於某一功能的複雜度與價值來評估,進而創造出系統整體的再利用價值。
本文著重於巨觀結構分層界定與實踐,藉以驗證巨觀結構 POC 的可行性。觀念說明利用 UML 設計圖表現巨觀分層結構;實作則各以 C#.NET 與 Java/Spring 實現一個極小的案例來貫穿整個系統的分層結構元素。
C#.NET 採以 ASP.NET Web MVC 與 E-F (Entity Framework)實作;Java/Spring 則採以 Spring Web MVC 與 傳統 JDBC (也可改 Hibernate Framework)實作。兩者會再佐以 UML 循序圖 (sequence diagram),來輔助解讀案例執行時物件之間的互動合作關係。
巨觀分層結構基本責任界定
把主要分層結構當成元件 (component)看待,以界定各元件主要的責任 (responsi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