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前個月所購買投機交易叢書其中一本 -「機械式買賣應用:40/20交易法」,在論及 "交易獲利之鑰" 的分析,本著「損小、利大」的買賣思維,而歸納出影響投資成敗的三個因素。我個人比較不喜歡用 "投資" 這個字眼,而是改用 "投機"、也比較偏向是短線 (也可能到數個月,但仍定位為短線)的交易思考,這三個因素同樣仍適用。
哪三個因素? 獲利率、損失率、勝率。
本書其中這一段敘述 (p.015):「雖然投資人總努力想提高勝率,但事實上相當難,倒不如務實的就當每一次交易 "猜" 對的機率只有一半,而把心力放在每一筆交易盡量提高獲利率、降低損失率上。」
這比較偏向是我的想法,也就是 "測不準法則"。
不過幾乎,投機人都盡量致力於如何提高 "勝率" 這個因素,我想這個應該與人性有關。因為天性上人們不願意 "輸",如果輸的次數達到一半比例甚至以上,會導致很深的挫折感。
所以若不是在勝率這個因子上作功夫,那麼我覺得就必須首要克服這個勝率不高的挫折感,然後再來如何想辦法提升獲利率的策略以及貫徹執行停損率的紀律。
獲利率讓我聯想到如同棒球的打點,也就是幫球隊打回的分數。以美國大聯盟最高薪第一人 A-Rod 來說,看電視轉播時,我發現到他經常也是被三振、或者滾地高飛出局。他的打擊率不及三成 (也就是勝率),看來其實與其他頂尖的打者還稍有不足,但重點是,他的打點分數卻是全聯盟最高,往往就能在關鍵的局面幫助隊伍得到重要的分數。而且還有一個關鍵是,A-Rod 的心理素質相當強固,並不容易被前一次的表現不佳而影響,每一次打擊看起來都是全新的開始。
停損就沒甚麼好說了,那已經是「斷尾求生」必備的生存要件。消極的停損是達到預設的點位就執行停損;而更積極一點的停損就是當與交易人所預期的盤勢沒有照所想的方向走,就主動執行停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