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以「信仁慈善醫院」為例,醫院內的業務服務範圍是何其的廣與雜,院方除了有醫師、護士、藥劑師、行政人員 …等內部工作人員擔負各自的執掌與協調合作外,現代化的醫院更是需要有資訊系統的協助,來減輕工作人員的負擔與達成某種程度的自動化。
顯然,由於院內各種不同的業務,就會有各種不同性質的資訊系統來協助,例如,掛號人員透過 “掛號系統” 來處理病患的掛號資訊;醫生透過 “看診系統”,來查詢與紀錄病人的病歷並開立藥方;藥劑師透過 “藥劑管理系統” 來配送藥品並處理病患的領藥事宜。可以這麼說,一家規模如「信仁慈善綜合醫院」,其內的醫療資訊系統,可能不下數十、甚至上百個系統之多,這些系統是否是由一家承包廠商來統籌管理與發包,是否要求系統的單一平台,以簡化系統的溝通,不得而知,但確定的是,站在院方的角度來看待時,絕對有必要委請熟嫻醫療業務的領域專家(Domain Expert)來規劃與設計、紀錄各類醫療與行政的業務流程 (Business Process),才有可能將流程的部分或全部的活動 (Activity),交付給資訊系統作自動化;同樣地,統籌所有資訊系統的架構整合廠商 (也有可能是院方的資訊單位擔任),必須要能有完整的 “Whole Map”,瞭解哪一個資訊系統是在哪一個業務流程的哪一個活動、有哪些使用者會來使用系統、系統是否會需要另一個資訊系統的服務 …等,如此才有可能清晰、明確地掌握,哪些資訊系統是可以同時外包 (Outsourcing)、哪些系統可以 “再利用” 既有的系統服務,系統之間,又該如何傳遞訊息、如何制訂標準的介面溝通規格。即使你是二包的廠商好了,承接某一個資訊系統的設計與實做,你仍須知道,這個資訊系統是處在整體架構中的哪一個 “點 (系統)”,這個 “點”,有沒有從其它的 “點” 進入的資訊、有沒有要將資訊傳出至其它的 “點”,也就是說,要能清楚系統的設計範圍,是在位於那一個層次(Layer)、系統的範圍又是多廣,與外界的互動又是如何,如有才有可能 “聚焦”,往對的方向走、作對的事 (Do the right thing and Do the thing right)。
企業層次 vs. 資訊系統層次
其實,領域專家是可以與資訊專家合作的,來完成在企業面的設計。對領域專家而言,流程的設計與規劃,是屬於 “企業流程再造 (BRP,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的範疇,而對於資訊專家,是可以把 “企業當系統” 來看待,然後利用 “企業塑模 (Business Modeling)” 的技巧,來協助企業流程、規則等的設計與記錄,真正企業的資產,就是將領域專家們的智慧,經過 “企業塑模” 所粹取之後的產出(Artifacts)!!
參考企業塑模的產出,就可以很清楚地瞭解與規劃,哪一些企業流程的活動,是可以經由資訊系統的協助,來達成自動化或減輕工作人員的負擔。
如何分辨塑模設計的產出是屬於企業的層次,還是屬於資訊系統的範疇呢? 筆者最偏好利用 “使用案例圖 (Use Case Diagram)” 來區分兩者的層次,其實根本原理也就是界定系統的範圍後,區別這個設計的範圍,就能知道是屬於企業還是資訊系統的層次,而且經由一些簡單的原則與步驟,還能從企業層次的使用案例模型,轉成資訊系統層次的使用案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