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兩個月改用了 BL-Touch (復刻版)這類電磁感測的自動調平,理應調平會更精確才是,但反而打印時觀察第一層,線條之間有很明顯的空隙,這是噴嘴離打印平面太高的緣故。
一開始不知道原因在哪,還往是否是我買的 BL-Touch 電路或韌體的設定上有問題,甚或是切片軟體的問題,即使問了 FB 3D社群的諸位有經驗的前輩們,仍沒有比較明確的解決方向。
好吧,重新檢視下 Marlin 的設定,才發現到原來感測器距離噴嘴位置的 Y軸位移參數設錯。我的感測器在噴嘴的左後側,那應該要設為下列的數據 (我把 4 誤寫為 -4)。來回Y軸差距8mm距離,卻導致整個自動調平的參考數據完全錯誤。所以這兩個月來我根本是第一層打印都是在有問題的情況下打印的。 !^^
#define X_PROBE_OFFSET_FROM_EXTRUDER -27 // Probe on: -left +right (Put your infos, depending of where you fix your sensor) #define Y_PROBE_OFFSET_FROM_EXTRUDER 4 // Probe on: -front +behind (Put your infos, depending of where you fix your sensor)
所以關於線條間有空隙的問題,已經解決了,而且可以說又一併把大面積列印不黏的隱憂也全解決,現在可以很容易順暢並平整的打印在 PEI 板上,可以很牢固卻又很容易取下列印件。
這麼簡單的小問題,卻是困擾我兩個月有,因為不知道解決的方向,如此就很容易往不必要的細節上陷在其內。不過總算讓我最終解決這根本性的問題,第一層只要能平整的打印,幾乎打印的問題就能解決八成了。
瞧瞧確實有調平後第一層的線條之間確實是很密切的粘合,如此不僅美觀,打印件的結構相對也會穩固,也更容易與熱床黏合,而不至有黏不上或翹曲的問題。
順便瞧瞧我打印各種尺寸的Moai (摩艾像),一次打印六個,一氣呵成,不會再有靠邊緣的打印件黏不上的問題。
畢竟3D印表還算是較高精密的自動化控制機械結構,有些設定的數據可是大大不能出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