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系列文章與程式碼範例 均為 賴信仁 (Ringle Lai) 所撰寫 ***
在之前的課程中,我們曾經說明過SOA的設計來源其實是從架構面的 使用案例 (Use Case) 模型分析而來。本次課程我們將進一步地說明,如何利用標準化的設計準則來設計一個公司的SOA架構。
以下是屬於 SOA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ture) 的定義:
A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is a framework for integrating business processes and supporting IT infrastructure as secure, standardized components—services—that can be reused and combined to address changing business priorities.
Ref: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SOA) Compass, by Bieberstein et al. (2006)A paradigm for organizing and utilizing distributed capabilities that may be under the control of different ownership domains. It provides a uniform means to offer, discover, interact with and use capabilities to produce desired effects consistent with measurable preconditions and expectations.
Ref: http://en.wikipedia.org/wiki/Service-oriented_architecture#cite_note-9
從上述的定義來看,所謂 SOA 的目的,其實只是在分散處理的環境,提供了一個「分散但可預期的」整體環境。
從這個定義來看,其實在數年前由產業界的力量所推出的「RosettaNet」,就是這一波 SOA 的濫觴;只是目前的SOA的觀念,從產業間的合作關係,逐漸地往企業內部的整體流程整合邁進。但從其基本觀念觀之,其實正是「Design to Interface」觀念的衍生。
那麼,SOA 究竟是怎樣的觀念呢,其基本的結構又會是如何?我們以下圖來呈現一般 SOA 所建議的架構(由於 SOA 畢竟並非一個標準化的架構,因此,各個不同的廠商或是學者,各自有其對 SOA 架構的看法,以下筆者所採取的,是筆者比較認同的SOA架構圖):
(點擊圖片鏈接看原圖)圖 1 、SOA的參考架構
(Ref: SOA Practitioners’Guide Part 2: SOA Reference Architecture, 2006, p.19)
從這個架構圖,可以看出 SOA 架構的立體性。
在 SOA 架構中,對於企業 (Business)有意義的部分,在於整體企業服務層次的提供,這是上圖中最上方的三角形的部分,也因此,一般在實現 SOA 時,我們必須先從 Business 著手;至於下方的三個 Tier,則是從 IT 的架構層面出發,其主要的目的,在於提供 Business Service 一個穩定性的地基。 以上圖來看,其實 Service Tier 所代表的意義,在於將企業的 應用程式 (Application) 做適當的包裝,好讓其可以簡單地 Mapping 到 Business 的 Service。
也因此,所謂的 SOA 並非是一個固定的產品或是規則,相反地,先讓我們確認 SOA 的主要目的(Business Service <-> Information Service),再從這個主要目的去找尋適合的開發方式 (Development Process)與適用的技術,如此一來,對於 SOA 的整體規劃才不至於見樹而忘林,甚至在不知不覺間,被特定的廠商牽著鼻子走,反而忘掉了 SOA 的最根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