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Evernote 記事的分類規劃構思

Evernote 的分類規劃
最近因買了 Sony Xperia S Android 智慧型手機,同時也安裝了 Evernote App,想說就好好地來運用這具雲端儲存筆記、又可跨裝置 (PC, iPhone, Android)方便好用的記事軟件,這裡就分享一下個人是如何規劃筆記的分類方式。

我查看了諸多 Evernote 分類的心得文章,其主要的技巧不外乎是運用堆疊 (Stack)筆記,也就是資料夾的觀念,以及使用標籤 (TAG)來作分類。然後最重要就是要能利用搜尋 (search)關鍵字的方式,來快速找到原來記事的內容。

我是這樣想的,如果我是使用實體筆記本來記事的話,我的筆記本應該是越少越好,大概最多就是一本工作用、一本學習用、另一本偏個人性質的記事用途。筆記本越少的好處就是盡量專注在筆記本身,以全方位的紀錄方式,沒有拘束的將工作、生活、靈感、夢想...等,先通通裝筆記本內。再來才是對記事貼上標籤,作更細部的分類。

例如,我筆記了一則記事主題:雞肉咖哩的料理,內述了料理的食材、步驟與心得等。我會把這則筆記在「家庭生活」性質的筆記本,然後在該主題下標籤為「食譜」,當然也可以同時標註上多個標籤來識別。

所以,轉到 Evernote 的分類規劃,大概也與實體筆記本的使用習慣差不多。筆記本的數量少,代表的是主分類。以我現在對工作、生活與學習上的態度,大致上就是分了四大類-個人性質 (Personal)、工作事務、投機交易、家居生活。

「Personal」主要就是紀錄想法點子與學習心得等,以及將隨手拍的照片與錄音或看到有意思的網站文章等,都會一股腦的先放進收藏本內。「工作事務」主要就是在軟體設計與系統建置的議題上,當然還有如會議紀錄與工作相關的各類事務等,都會記錄在該筆記本內。「投機交易」這不消說,只要關於股票、期貨、理財等投機相關事務,也包括了交易策略、交易日誌、理財好文等,都會記錄在該筆記本內。「家居生活」就是將生活上相關於食、衣、住、行等,諸如旅遊與美食資訊等,就是記在該筆記本內。

大的方向 (主類)確立後,再來才是將記事作更細一些的分類,這裡我就是利用 Evernote 的標籤 (TAG)功能,可以對記事「貼」上一到多個標籤,這也是表現了記事本身同時可以歸屬在多個較細部的分類上。

其實在 Evernote 我雖然是規劃了四大主類,但實際上我有五本筆記本。我把「想法與點子」、「剪貼簿」這兩本筆記本是放在「Personal」這個資料夾內,在 Evernote 是稱之為「堆疊 (Stack)」,它是虛擬的容器 (virtual container),只能放實體的筆記本。因為我認為「想法點子」與「剪貼簿」雖都屬於「Personal」性質,但因各其用途很明確,所以才將之分為兩本實體的筆記本。

再來關於 Evernote 的標籤運用,我覺得非常方便的是它具有樹狀的儲放方式,所以,我也可以將標籤的主分類與細分類 (super-sub class)關聯在一個樹狀結構內。例如,我在主標籤建立了一個「@軟件設計」,其內的標籤就建了有「.UML」、「.dotNET」、「.Java」、「.Process」等。使用「@」的頭字符號是表達為它為樹狀結構的根 (root)標籤,使用「. (點)」的符號則是表達為子標籤 (sub-tag),並且是實際作用中 (active)。

至於其它沒有事先規劃的標籤,我就把它們先整個放置在「@Misc」雜項標籤內,爾後可以再來考量是否需要重新規劃標籤。另外,為了排序方便,筆記本與標籤等,均可以頭字前加上數字編號,以方便作分類的排序。

以上的分類均是出自於目前個人的想法,而其實 Evernote 並沒有規範或建議使用哪種分類方法,自由度很高,一切都仍要看筆記本主人的習慣。

另,網路上利用 Evernote 實現 GTD (Get-Thing-Done)方法論的大有人在,而且這樣的應用還真是不錯,原因是可攜性高,便於隨時查看待辦事項。不過,我因為將「時間管理」這個議題早已交給另一套應用程式-RTM, Remember the Milk 來規劃,所以關於工作待辦事項就從 Evernote 抽出來,該軟件本身只專注在記事本身。

文章導覽

   

共有 1 則迴響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