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我以前的同事兼我以前的導師邱郁惠小姐最近所出版的第一本著作。
邱郁惠小姐可以說是國內最為資深的 UML 研究員,她所寫關於 UML 書籍,語法絕對不會有錯,考究甚是詳細。其實我也針對本書寫了「iTHome 書評」,不過因平面雜誌尚未刊出,所以書評內容尚未放至個人的部落格內。
本書可說是相當中規中矩的著作,是蠻適合 SA 的入門書籍,價錢也便宜。關於本書的介紹與購買,至原作者個人的網站: UML Blog
更能瞭解。
我特別商請邱郁惠小姐來寫個本書的介紹文,底下引言即是邱小姐對本書的自我介紹。
我自己認為這本書有兩大特色,先說第一個特色:我假想開發一套基金交易系統,以此做為貫穿每一個分析步驟的模擬案例。更特別的是,我模擬了SA與客戶之間的對話,以此展示出SA在訪談當下,會有什麼樣的提問,以及有什麼樣的思考,最後又畫出了什麼樣的UML圖。
特別是SA的提問及思考的部份,是我參與專案及教學多年的經驗。大部分我所參與過的專案,都需要我對專案成員進行邊敎邊做的專案訓練,我期望自己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把這些成員訓練好,讓他們可以立即上戰場。因此,除了基本的理論知識外,更多時候,我傳授給他們的其實是實務上的提問技巧,同時也會告訴他們我如何思考的。這樣一來,除了可以讓他們在不耽誤太多專案時程的情況下,不僅學到UML,更能夠應付專案工作。
當然,我的提問與思考絕非應用及學習UML的唯一方法,也不會是最正確或迅速的方法。同時,在專案時程緊縮的情況下,專案成員對UML的認知和體會絕對會有所侷限。而我所做的這一切,無非是想讓專案成員可以有比較低的門檻,對於在專案上應用UML可以有小小的成功經驗。因為我十分相信,有了這樣的正面的、成功的專案經驗,將有助於點燃專案成員日後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深入學習、體會及應用UML。
另一項特色:我將分析步驟編號成CIM-1~3、PIM-1~4,一共七個分析步驟,這樣的編號是我從研究DoD AF(美國國防部系統架構框架)所得來的靈感。而我這樣做,有一個主因是,在應用UML圖時,同一款UML圖可以有不同的用途,而初學者經常會有所混淆。
最常見的例子是,使用案例圖(Use Case Diagram)可以用來表達企業流程,也可以用來表達系統服務;如果在專案中,有進行企業流程的分析,也做了系統服務的分析的話,我發現UML的初學者經常會對此有困擾,往往會混淆為什麼同樣是使用案例圖,但是一張叫做企業用例圖(Business Use Case Diagram),但另一張卻又叫做系統用例圖(System Use Case Diagram)。
為了降低這樣的困擾,我試著不以UML圖為主,而是以分析設計步驟為主,教導成員每一個步驟的重點為何,以及採用的UML圖為何?以此來降低UML初學者的學習門檻,同時大幅節省了專案成員教育訓練的時程。而且有了這樣的思維,專案成員也可以認知到,UML圖並不是非用不可的關鍵,每一個分析步驟所要呈現的觀點才是真正的重點,所以日後有更好的技術時,當然可以將任何一款UML圖取而代之。
此外,在進行專案時,一開始就可以評估哪幾個分析步驟一定要做,哪幾個分析步驟可以視情況添加,這樣有助於時程的評估,也有助於經費的預算。對於專案成員的心理,也有極佳的安定性,專案成員會很清楚知道現在做到哪個步驟了,接下來會進行哪個步驟,以及步驟之間的相關性為何。再者,可以將每一個分析步驟視為一個元件,嘗試不同的排列組合,當然這個部份還是要顧問的配合,才能為專案打造出剪裁合宜的開發流程。
Hi Weijyun :
建議你到原作者網站告訴她,她會很高興的。 🙂
看完之後,有一股想買的衝動耶!!
Hi jose:
作者親自向您提出邀請喔,可不要辜負她的一番心意喔。 ^^
如果您看完書之後,願意幫我寫篇書評,那就太好了!
看完了介紹,突然很想看看這本書和我以前看的UML的書有什麼不同。
Hello~
不用報備,儘管取用即可。 ^^
忘了跟您說一聲,我把這篇文章的連結放到我的部落格上了喔!(先斬後奏,見諒,下次會記得先跟您說。)